close

與環境共存的智慧


西藏有一個小村莊西爾(Sher)高踞陡峭狹窄的山壁上,儘管地勢險惡,卻已存在一千多年了。這個村莊位在乾燥的西藏高原上,年降雨量只有三吋,但每滴雨水都以古老的灌溉系統收集起來。年均溫接近零度,從十二月到二月,氣溫可以降到攝氏零下十二度到零下七度。那裡的羊有特別厚且保暖的毛;雖然室內至多只有壁爐可以取暖,但本地編織的羊毛衣與毯子,可幫助村民度過嚴寒的冬季。


當地房屋以石頭及枝條做成,每隔十年必須重鋪屋頂,沿著灌溉溝渠種植的柳樹,便是最佳材料。每當一根樹枝被砍下來做屋頂,他們便會嫁接一枝。柳樹可生長四百年,一棵死亡時便會種下另一棵。


幾百年來,西爾村的人口一直維持一樣,大約三百人。綠色住宅建築師羅斯,看到原住民在西爾村運用智慧在這樣危險的棲地生存,得到很大的啟發。他說:「一個村子竟可以在自己的生態系統裡存續一千年,這才是真正的永續發展。」


現代生活中這些技能與智慧愈來愈少見;二十一世紀初的社會,已喪失了人類賴以生存的獨特敏感度。我們的集體心靈存在很大的盲點,看不見日常生活方式在自然生態中引發多大的危機。另一方面,全球化又使得這些影響可擴及地球最遠的角落。我們人類消耗與污染自然資源的速度,遠超過地球的承載力。


喜馬拉雅山的這個小村莊能夠存續千年,仰賴的是一種特殊的智慧:「綠色EQ」,亦即人類適應生態棲地的能力。生態指能夠了解有機體及其生態系統,智能代表能夠從經驗中學習與環境和平共存。有了綠色EQ,我們不僅能知道人類的活動如何侵害生態系統,更懂得活用這套知識以減少危害,也才能再次在我們的棲地,也就是整個地球永續生活。


◎ 對本書內容感興趣的讀者,歡迎至本館借閱。



 


http://dns.tpml.edu.tw/TaipeiPublicLibrary/index.php?subsite=chinese&page=common-service-maillist-index.php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paul cc 的頭像
    paul cc

    paul cc 的部落格

    paul c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